- 穆良柱;华靖;
本文以静电场为例,简单介绍ETA物理教学法的思路,即从实验认知、理论认知、应用认知的角度重构对静电场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科学)认知模型,训练物理(科学)方法,养成物理(科学)精神;而这恰好是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
2021年06期 v.31;No.206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蒋硕;郭旭波;安宇;张留碗;阮东;
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试题共有三道题,第一题关于力学热学,第二题以电磁学为主,本文介绍的第三题是关于波动光学与量子物理。该题利用简化的量子一维势阱模型来估算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性质,以及利用波的叠加产生光学晶格来束缚原子以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题目将光学和量子物理紧密结合,在近年来的国际奥赛中较为新颖,因而在本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与解答。
2021年06期 v.31;No.206 11-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国全;段玉婕;朱增旺;
结合等腰劈的等倾干涉原理和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测量流体折射率的改进的传感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像处理算法,用于等倾干涉图像的特征提取。该系统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将携带有用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一块FPGA芯片采集数字图像,进行数据处理,进而计算出折射率。本文分别使用Matlab和Verilog成功实现了算法,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测试与性能评估。模拟测试数据表明该传感器系统理论测量精度较高,可应用于流体和其他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测量。
2021年06期 v.31;No.206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鑫;张睿;张志华;
科学探究能力的测量已经成为STEM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斜抛运动知识点的探究性教育游戏,并通过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法对学习者在该教育游戏中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测量方法。结果表明,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并不一定能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不存在关联;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的探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探究结论和学生的训练次数存在关联。
2021年06期 v.31;No.206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浩宇;吴峰瑀;卜泽雄;张萍;
多体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物体平衡状态稳定性问题通常涉及复杂的微分方程难以解析。我们在研究一个由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系统中的电荷受到特定扰动后能否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时,通过分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建立空间中的电势能场函数,借助软件Matlab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势能和势能梯度并据此绘制出势能可视化图像与势能梯度图像,简明地判断系统各部分的平衡状态稳定性可能性。
2021年06期 v.31;No.20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骆超艺;
为了证明磁场能公式适用于媒质运动的情况,在磁准静态条件下,推导了磁场力对运动媒质做的机械功率和感应电场对自由电流做的功率,验证磁场能量公式满足普遍情况下的功能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磁各向同性的刚性媒质,磁场能与媒质运动和电流建立的过程无关,只与系统的状态有关。该结论为虚位移法计算磁场力或磁力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1年06期 v.31;No.20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浩康;王珩;徐洋;曹泽新;肖田阳;庄强剑;
为了得到散斑随着观察面运动的动态散斑方程,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动光学的推导方法。由于波动光学在散斑运动推导过程中的复杂性,并假设散斑运动方程与激光的波长等波动性质无关,故采用几何光学利用线性系统进行散斑运动方程的推导。最后发现在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中动态方程推导结果一致,由此证明了波长等波动性质与动态散斑运动方程无关的假设,并给出了几何光学简化方程推导的方法与结论。本文通过重复上述两种推导方法,加深了对光的波粒二象性适用条件的认识。
2021年06期 v.31;No.206 42-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恒瑞;李列明;
国内典型的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和工程热力学教材在计算内燃机循环效率时,都假设工质气体分子是刚性的而忽略其振动自由度对比热容的贡献。本文修正了这个假设,使用理想气体严格的比热容-温度关系考虑了振动自由度的贡献,对萨巴德循环、狄塞尔循环和奥托循环这三种常见的内燃机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前述教科书的简化结果比,我们计算得到的循环效率,在常见参数下,下降了6~12个百分点,而且循环中工质组分、燃烧-做功过程的温度等重要因素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被呈现。这样的修正幅度说明大学物理和工程热力学教材中忽略振动自由度对比热容的贡献是合适的。同时,我们认为,在进行半定量热机效率的理论计算时,工质气体振动自由度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2021年06期 v.31;No.20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显杰;田力学;李永刚;李颖弢;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源可变电阻器的实现方法,该电阻器使用MOS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开关器件,通过控制MOS场效应晶体管是否导通来控制与之并联的电阻是否接入电路,电阻逐个使用2~nΩ。基于电阻分压定律,微控制器(MCU)控制电压控制的电压源(VCVS)的电压来等效模拟电阻分压以达到模拟电阻的目的,本设计引入了比例积分PI控制,很好地消除了误差电阻的影响,提高了电阻精度,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温度补偿性能。相较已有的一些变阻器,该变阻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易集成和电阻连续可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等领域,在大学物理实验中亦有广泛的用途。
2021年06期 v.31;No.206 50-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树臣;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公共基础课程。如何使该课程达到对专业的支撑,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和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针对生物学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怎样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会把物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生物学专业上的问题,给出了改革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成效。我们的实践结果实现了在结构上体现了物理学与生物学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引进了有关的生物现象和当代物理学与生物学发展的动态;在方法上体现了用物理学的方法处理与生物现象有关的物理问题;在效果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与生物有关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2021年06期 v.31;No.206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茂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类物理模型的示意图。传统的模型示意图多为二维平面样式,其中的物理信息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些许不便。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将SketchUp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绘制三维的物理模型示意图,力求充分展示模型中的物理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物理学知识。通过与教材中示意图比较可以发现,SketchUp绘制的三维示意图对物理模型的描绘更加直观,蕴含的物理信息也更加丰富,同时三维示意图的绘制过程也十分便捷。将SketchUp引入物理教学当中去绘制模型示意图,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深入理解,同时可以提升教师备课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021年06期 v.31;No.20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美华;于淑云;姜丽丽;滕振珍;刘建强;
本文介绍了特殊时期山东大学采取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相结合的大学物理在线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实践。异步过程促使学生学习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同步学习则侧重于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构建。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与学生之间即时、有效的交流、互动和反馈,更加注重形成性的评价。测试和反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并接受在线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体验良好,教学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
2021年06期 v.31;No.20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令之;赵润卓;高天宇;史雨;王玥;钱钧;惠王伟;孙海英;王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定律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摆、亥姆霍兹线圈、探测线圈、数据采集电路组成,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实时显示,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对产生的周期性感应电动势脉冲信号进行分析,为定量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和磁场测量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装置实验内容丰富,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制作成本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21年06期 v.31;No.206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才林;邵明珍;张欢;刘丽莎;
本文以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为例,在"问题导向"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如何准确测量钢丝在特定拉力下的伸长量"这个问题,首次在同一上课时间段内,分别采用光杠杆法和光栅尺法测量同一根钢丝的杨氏模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结果高度一致,误差仅为0.6%。学生在同一上课时间段内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不仅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强化问题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思维模式的目的。
2021年06期 v.31;No.206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开智;乔翠兰;
澄清了"光谱和光谱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其一是光谱从分布上来看,不仅有连续谱和线状谱,还应有带状谱,然后对这三种光谱分布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说明;其二是利用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物质成分时,一般采用的是标准光谱图法,并且依靠特征谱线组及最后线的鉴定手段;其三是说明了太阳光谱为什么分析的是太阳大气层成分而不是地球大气层成分。最后,介绍了当前光谱分析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各自最适宜的应用范围。
2021年06期 v.31;No.206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春姬;纪红;刘天舒;徐智博;张剑楠;王鑫;
本文研制的射频段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仪相比于微波段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仪频率小,因此所需磁场小,仅用简单的亥姆霍兹线圈就可以满足实验的需求,可以测量g因子和共振线宽,还可以测量地磁场矢量。本实验仪结构简单、安全、经济实用,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共振信号,由此,学生对电子顺磁共振现象具有直观、准确的认识。
2021年06期 v.31;No.20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西梅;王宇兴;周红;王锦辉;潘葳;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就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略谈一二。首先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其次以"声速测量实验"为例,展示了这种"思政元素"不突出的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最后展示了如何在教学管理环节中融入"育人"功能。只要有"思政意识",思政教育不但可以融入实验教学,也可以融入实验教学管理中。
2021年06期 v.31;No.206 105-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开巍;李旭光;孙锡良;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更加突出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思政元素共振式嵌入技巧和方法,坚持适时适量导入思政元素,大力激发学生兴趣点,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把物理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科研实践中去,实现物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目标。
2021年06期 v.31;No.20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晓乐;黄梓轩;卓士创;田康振;吕莎莎;
为更好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课堂,本研究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圆周运动"内容为例进行思政教学实践。为增加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中国古代思想结晶、现代文化科技成果与物理专业知识相结合,教学内容贴近现实。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促进教学效果,例如以中外名画加深圆周运动概念理解,通过航空航天知识区分线量角量,利用中国古代刘徽割圆术建立极限思想,通过文学大家轶事趣味解读自然坐标系,借用中国高铁由圆周运动过渡到一般曲线运动。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中华文明之美,建立物理学思维。同时,授课过程中渗透中华诗词,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文化感染力。
2021年06期 v.31;No.20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王杰;
本文结合物理学简要论述了课程育人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具有引领作用。通过分析大学物理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课程的育人范畴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育人目标是求真、至善、唯美;据此进一步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元素分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类,使思政元素紧扣课程育人核心。本文最后介绍了世界观求真范畴的课程思政案例"光的波粒之争"的教学实践。
2021年06期 v.31;No.206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素元;张斌;
电磁学是大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电磁现象及应用;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对于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物理电磁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出发,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大学物理中融入课程思政持满意态度,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都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根据问卷反馈结果也发现了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对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具有促进作用。
2021年06期 v.31;No.20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1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亦斌;方爱平;齐泽坤;刘萍;翟立朋;王小力;
激光散斑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在测量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激光散斑成因及其漂移现象。本文从激光器输出的基模高斯光束出发,基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出成像平面上光强的分布,寻找到了成像平面上各点光强不同是导致激光散斑的直接成因,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光强分布与散斑图样,佐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定性分析了人眼移动观察时的漂移现象;定量研究了相机移动观察时的漂移现象,建立了散斑漂移速度与光点移动速度依赖于相机焦距等参数的定量公式,通过实验研究,印证了实验与理论的一致正确性。
2021年06期 v.31;No.206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钰彬;朱广天;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智能虚拟技术与物理课堂结合的要求日益增长。以"流浪地球"为主题,利用智能虚拟技术模拟地球与木星的相遇。真实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中力的作用。面向中学物理教育,将智能虚拟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提升物理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对新时代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06期 v.31;No.206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庚伟;赵长春;邢杰;郝会颖;张自力;
《大学物理》是我校面向全校25个专业1700名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内容遵照教指委颁发的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执行。在此教学过程中,有些物理基础差的同学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而物理基础好的同学又感觉教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对此我们开设了《大学物理思维技巧训练与培养》的公选课程,以弥补大学物理课的不足。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探索了从夯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方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并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达到以课促"教",以课促"学",以课促"思",以课促"改"和以课促"研"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实践结果表明:(1)学生选课人数越来越多,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通过此选修课的学习,大学物理竞赛、物理学术竞赛、实验物理竞赛的获奖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2021年06期 v.31;No.206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睿;王祖源;张志华;顾牡;
混合式教学能够结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近年来一直是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热点。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支撑,开展了历时8年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以"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练习巩固"为主要教学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翻转课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模式融入混合式教学,利用慕课堂和课堂应答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突破了大班条件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困难,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1年06期 v.31;No.206 144-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可;
全英文的大学物理课对一些将要接受全面全英文教学的中国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语言造成的学习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甚至难以适应后续全英文专业课的学习。为了丰富这方面尚显不足的教学研究,本文以西南交大-利兹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为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全英文授课大学物理为例,交叉对比各门基础课成绩,分析了大学物理学习与英语能力之间的关联。并且分别收集整理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和简要分析,以期对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021年06期 v.31;No.206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梓名;杨晓荣;
为了解学生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FCI为测试工具,对西藏大学连续九届(2010—2018级)的物理师范生进行了力学概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藏族学生对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男女生在力学概念学习上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力学概念测试成绩呈正相关。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该研究有利于提升西藏大学物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促进民族地区物理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启示。
2021年06期 v.31;No.206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映辉;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因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本课题贯彻"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教改方略和要求,从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应占比重、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审视,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改思路和建议,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2021年06期 v.31;No.20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张文悦;徐大海;段炼;张静;
混合式学习在教育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物理混合式学习模型。又基于扩展技术模型(TAM2),建立了大学物理混合式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习者特点、课程特点、技术特点、认知有用性以及认知易用性对混合式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特点、课程特点、技术特点、认知易用性对认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认知有用性对混合式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
2021年06期 v.31;No.206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向晖;朱广天;李欣;尹亚玲;刘金梅;朱鋐雄;
"3+3"新高考模式下,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学生的物理基础差异较大,这给作为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挑战,需要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专业要求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文通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知识点衔接的调查研究,在整理出知识点衔接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大学物理教学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慕课视频资源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及由大夏学堂、雨课堂、微信平台等所组成的师生互动平台,在不同专业和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中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为新高考下模式下因物理基础差异性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2021年06期 v.31;No.206 169-1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裴艺丽;张师平;陈森;邱红梅;吴平;
我们在2019年至2020年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按拼音排序)高校开设的"新工科"专业展开调研。通过收集与分析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调研这些高校"新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向"新工科"专业师生发放调研问卷调研"新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实验》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分别提出了"机器人"专业与"新能源"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置方案,并在教学中实施,取得了教学反馈。这些反馈信息可为兄弟院校新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31;No.206 17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郭巧能;秦立;杨静;袁斌;刘保良;李顺方;杨德林;
针对高校课程学习中存在的"抽象枯燥"困境,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发展教育理论,构建了以启发式问题为引领、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给出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设计。对比调查成效分析表明:实施该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021年06期 v.31;No.206 18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