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小林;金硕;张颖;吕广宏;
本文用思维导图形式总结了质点力学的知识结构,并用类比法比较分析了刚体定轴转动的知识结构。从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出发,探讨物理课程中刚体力学教学的学习迁移过程,同化和顺应的认知过程,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为物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迁移的方法,克服刚体力学教学中的学习难点。
2018年S1期 v.2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1 ] - 李淑凤;李雪春;郑殊;许佳琳;卢春林;张赫;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习大学物理,不仅要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分析和研究方法,重要的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物理学并应用于实际。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量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通过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来探究这些相关联的物理量的关系和本质、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将思维导图工具引入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通过物理量间的关联,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2018年S1期 v.2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5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80 ] - 万俨慧;吴天刚;张睿;
本文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采用HTML5和Java Script的技术路线设计开发了以毕奥—萨伐尔定律一节为例的互动式电子书,为物理学习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新工具。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该电子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2018年S1期 v.2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王琛;程爽;吕洪凤;
对于很多大学生的普通物理课程学习,流体力学是相对陌生的一个板块。由于在高中时并未接触过该部分内容,在理解、应用流体力学的部分概念时较困难。针对学生们在流体力学中易于遇到的问题,结合作者相应教与学的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办法等教学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提出四点建议:1.使用恰当的推导方式,2.做好必要的理论铺垫,3.创新培养建模思想的方式,4.鼓励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于其他部分的教学,这些建议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8年S1期 v.28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9 ] - 刘玉颖;吕洪凤;桑红毅;焦群英;许廷武;
基于多年的全英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全英文"大学物理"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施与信息化技术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同伴教学法、雨课堂、国外Pearson在线学习和作业提交系统等。本文介绍以上卓越的教学实践方法及其应用成果,以飨读者。
2018年S1期 v.2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5 ] - 鱼海涛;王亚民;张涛;
新工科的建设目标要求为新经济培养新型复合人才,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Problem/Project Based Learning,即PBL)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激发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在大班授课模式下引入"互联网+"实施PBL,使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PBL活动通过网络实施成为可能。本文以大学物理中刚体的动量矩守恒定律为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实际授课中通过"互联网+"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PBL。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为教学实施PBL提供了课堂的拓展途径,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进而为培养新工科人才奠定基础。
2018年S1期 v.28 33-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2 ] - 黄绍书;吴寿宠;
把孤立分子简化成单原子球状模型的非极性分子,并将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复杂电子云简化成相对稳定的圆形轨道。根据经典电磁理论中的库仑定律和安培定律并结合极化现象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分析,给出分子力的具体表达式,并通过实例数据的计算结果模拟出分子力曲线。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并进行几点讨论。
2018年S1期 v.28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浦天舒;
基础光学中的一些概念很容易混淆。本文通过区分电磁波与机械波、矢量波与标量波、横波与纵波等概念,进而探讨偏振与非均匀平面波、δ函数与Huygens原理、光弹效应与声光衍射、磁致旋光与铁氧体器件等内容的教学处理。探讨学生基础物理知识不扎实的原因。
2018年S1期 v.28 45-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 肖文波;张华明;
中学与大学物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也确实存在着明显不同。中学物理相当于一个"点"的学习(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来分析问题),而大学物理则是一个"面"(建立完善与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针对这种变化,本文分析了中学与大学物理之间存在的具体区别,并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讨论了中学与大学物理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以便大学物理教育模式的优化。以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物理的观念,并提升他们认识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最后提高老师与学生大学物理"教"与"学"质量。
2018年S1期 v.2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4 ] - 李海英;张金宝;郭欣;刘震;朱坤博;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反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同时的相对性、动钟变慢和动杆收缩效应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解读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力学时空观的本质区别,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教学,巩固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概念,解决学生盲目地将原时、静长等时空概念与狭义相对论中的静系与动系机械对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对论的时空概念,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2018年S1期 v.2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叶伟国;
分析了中学教育实行新课标以后和新高考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对中学生在高考改革前后选学物理情况和在校大学生物理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在新高考模式下考进来的学生不但存在物理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且学生认知背景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的新情况、新问题,分别从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分析以及高考改革前的物理教学改革举措和高考改革后物理教学探索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新高考模式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新方法,并进行了实践。
2018年S1期 v.28 54-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8 ] - 孙光辉;龙云泽;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如何实现有效的衔接,是每位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普遍性问题。中学物理实行模块化教学,即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大学物理相比较更具系统性,尤其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作者通过分析学生由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过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必须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理念,改变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从基础入手解决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课程之间的衔接。结合一些物理教学知识点,总结出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良好过渡的几点体会。
2018年S1期 v.2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5 ] - 谢东;马小娟;
《格致物理》是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针对应用物理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新生研讨课。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研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然后介绍了2015—2016学年第2学期该课程的一次教学实践情况;最后从课程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其中教学设计以引导应用物理专业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术和社会生活,并让他们认识到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教学内容主以全球热点问题及其背后的物理学原理为主线,教学形式以学生演讲、讨论为主。
2018年S1期 v.2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汪洋;秦刚;耿平;
本文中,我们讨论将物理学史与物理科学知识进行融合讲述的途径及其意义。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被用来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述,而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往往被放弃。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从逻辑上去接受所有的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却一无所知,进而影响了科学文化传播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探讨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物理学史的内容,并且将物理学史与物理科学知识放在同等地位进行讲授。我们建议将"物理学史"作为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加入到《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之中。这种改变将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正确评价科学事业的能力。
2018年S1期 v.2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5 ]
- 钱钧;惠王伟;陈靖;张春玲;
在电表改装实验中,除了传统实验教材中利用校准曲线评定改装表的准确度等级之外,我们还针对待改装的微安表头进行了校准,并应用微安表的校准曲线修正了半偏法测量微安表内阻的误差,使得半偏法测量误差从5%下降到0.3%。我们对电表改装实验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同学们对通过校准曲线获得测量修正值以及确定仪表准确度等级两个方面的应用都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解决了实验中半偏法测量微安表内阻误差较大的问题。
2018年S1期 v.28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1 ] - 杨广武;刘枝朋;朱飞;徐建;张守超;
设计自制了投影式多波长反射、透射牛顿环干涉演示仪。该演示仪将装有毛玻璃屏的遥控变色发光二极管(LED)分别安装在牛顿环仪的前后两侧,通过开关控制两个光源独立或同时发光。用遥控器可以控制光源颜色和闪烁模式。牛顿环反射或透射干涉的图案通过带有VGA信号功能的CCD摄像机拍摄并在显示器或投影仪上显示出来,供全体师生观看研究,实现了薄膜干涉的课堂演示。该演示仪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便,适合教学应用。
2018年S1期 v.28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8 ] - 汤纯;刘柏春;徐少磊;甘子强;
红外传感遥控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传感遥控器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同时也设计了红外传感遥控器的实验内容。通过将红外传感遥控器的制作测试作为实验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将丰富传感器方面的实验内容,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8年S1期 v.2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朱亚彬;韩笑;牛原;梁生;张进宏;王智;
物理实验是工科院校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类课程。物理实验课程的评价偏主观,如何量化评价一直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进程,构建评价框架,设计各阶段评价量表,介绍实施方案和评价结果,为物理实验课程的客观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18年S1期 v.2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1 ] - 郭袁俊;姚列明;霍中生;杨宏春;
介绍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学时日益压缩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近几年来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积极探索,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具体的应对措施。
2018年S1期 v.28 89-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3 ] - 薛燕峰;裴力;王海军;
提出用一种使用寿命长、功率消耗低、预热时间短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白色LED和窄带滤光片组合的单色光源,代替汞灯光源或钠光灯光源。使分光计实验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操作简便,达到分光计实验装置一体化的目的。
2018年S1期 v.28 94-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0 ] - 庄娟;杨华;李建东;李雪春;刘升光;王艳辉;
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并获得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进行实验认知和预操作,而且可以在实验课后检查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虚拟仿真实验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周期。本文讨论了真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真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更好地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实验原理的动态展示和实验步骤的反复操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真空技术的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实验课结束后检查核对实际操作过程。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原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018年S1期 v.28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2 ] - 张丙旭;徐文涛;张广斌;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是大学物理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实验数据的数学计算公式繁杂,计算量大,这会占用大量实验课堂时间。为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效率,本文借鉴了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云计算的概念,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的优势,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系统,称为实验室云计算系统。本系统采用消息循环机制,辅以基于Zig Bee的星型无线自组网络,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拓展性强等突出特点,可以迅速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评判,方便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估。
2018年S1期 v.28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3 ]
- 刘海兰;倪忠强;吴天刚;
依托于正在建设中的同济大学物理在线课程这个平台,以及大学物理学微课程的建设机遇,我们也开展了医用物理学的在线课程建设。试图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公共平台,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给医学类学生搭建顺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随时随地的学习体验,也给教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效途径。本文将重点介绍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2018年S1期 v.2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2 ] - 刘秀敏;黄丽;
分析了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问题的原因,如生源复杂、考核方式独特、教师的差异等。指出了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可通过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加强年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和加强与连队干部的沟通等途径实现。
2018年S1期 v.28 114-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0 ] - 王灵婕;杨宇霖;程再军;李敏;林一清;
本文阐述了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我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工程认证的要求重新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根据各个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强调物理思想,突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的案例介绍。教学方法上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性学习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018年S1期 v.2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8 ] - 李海英;唐笑年;何越;李硕;
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优势和立德树人要求而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的开展,给物理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通过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自己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建设的一些见解和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2018年S1期 v.28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7 ] - 吕洪凤;
问题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基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竞赛题目,开设的"辩物明理"课程,以明为主、辩为辅,对问题式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究。结果发现,被动型学习的学生占极大多数;有学习目标型特征的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实践结果符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协作过程中组员们的个人特征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竞争意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双面的。有问题意识、善于借助外在引导和支持、具有承受能力的学习目标型的学生,比较适应问题式学习。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基本科研素质、提升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对以学习成绩、社会认可为目标的学生,应注意把控他们学习量的适应度、增强学习自信。如何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习的乐趣、明晰学习的目的,提高问题式学习的接受度,将为新一轮学习提供启迪。
2018年S1期 v.2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张莲莲;陈肖慧;李双美;
东北大学经过近几年的"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等多项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学习资源。本文介绍了开展跨校合作慕课学习的背景,总结了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慕课的发展现状,并详细说明了与省内兄弟院校开展在线慕课教学合作的具体措施。同时分享了一次具体的跨校合作实践。跨校在线慕课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反馈,资源共享做到了"授人以鱼",院校间互相合作践行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8年S1期 v.2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7 ] - 吴海娜;公卫江;易光宇;
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新技术的智慧教学模式是新兴趋势。本文以东北大学2017年开展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智慧教学进行初步实践和探析。课程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活动,分析具体的课程实践应用效果和学生反馈,探讨智慧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公共基础课智慧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在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智慧教学的应用、普及和推广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2018年S1期 v.28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7 ] - 周战荣;赵云芳;沈晓芳;
大学物理考试是评价大学物理教学、检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方式,也是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手段。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考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重视形成性评价,考试形式多样化""重视命题科学性,考试内容丰富化"和"重视考试分析,考试管理规范化"的考试改革方法。通过几轮考试实践,考试改革实现了以考促教、以考导学,考、教、学有机统一,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互融和互进。
2018年S1期 v.28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0 ] - 沈晓芳;徐军;周战荣;
开展"新工科"建设下军队院校教学改革探索,将新工科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知识融入到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教学模式的改革,点燃学员的求知欲,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向工程军事应用的转化。研究成果对军校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8年S1期 v.28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1 ]
- 韩笑;朱亚彬;牛原;张进宏;梁生;王智;
在物理教育中,科学的定性及定量评估是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文通过设计测试问卷,对本校工科八百多名学生发放前测和后测试卷,进行了工科学生物理实验理论知识部分掌握程度的调查,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结果评估。我们计算了题目及试卷的难度指数、区分度指数、点双列系数、信度指数和Ferguson变量。结果表明,得到的值大部分都在期望值范围内,测试的区分度较高,基本可行。但我们也发现了试卷信度略低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2018年S1期 v.28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6 ] - 厉位阳;王业伍;陈水桥;王宙洋;刘才明;
基础物理实验是涉及所有大学理工农医类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在当前实验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必要引入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以"示波器的使用"为实验教学案例,介绍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为提升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2018年S1期 v.28 151-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1 ] - 马宁生;吕璐璐;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本科大学生各专业重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发挥MOOC优势,结合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自身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操作+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8年S1期 v.28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5 ] - 张丹;张妙静;
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决赛实录,发现我国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存在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高校的实验以验证性为主、设计性实验过少,课堂教学以讲授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8年S1期 v.28 162-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2 ] - 吕蓬;
大学物理实验讲课比赛现在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通过不同层次物理实验讲课比赛的进行,对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教师间交流沟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考虑和准备讲课比赛,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教师们特别关心的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训练等方面总结了备赛工作的经验,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有针对性组织好教学比赛,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2018年S1期 v.28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 王理想;袁伟;史伟华;
根据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要求,我校对工科物理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改革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其次,针对此问题,物理教学从课程安排、大纲、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合并,使物理实验变成课内实验。经过一个学年的尝试,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实验课的积极主动性和独立操作性显著提升。但由于理论课时的大量缩减造成理论基础变差。根据出现的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改进的方式。
2018年S1期 v.28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邵明辉;何为凯;宋阳;张海鲲;
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体系。依据实验项目的重新调整,通过信息化视频微课、仿真软件等内容的建设,形成了软硬件结合的"实验超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重点强化了课前预习、课堂交流互助等环节,着力于学生独立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8年S1期 v.28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6 ] - 高渊;方恺;乐永康;邵晓婷;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开展的探究式实验教学课程,课程在理论讲授中注重物理量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适合于中学生。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使用Arduino系统以及各种传感器、电机、开关等物理设备完成简单的交互式系统设计,因此学生使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均得到了提高。该课程可以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拓展内容和有益补充,也可作为承接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科学教育的教学平台。
2018年S1期 v.28 177-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7 ] - 姚秀伟;高红;孟庆国;
为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精细化改革。通过"自预习"APP中的问题引领式预习和拓展式学习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核心素养;通过融入物理学史克服实验的碎片化、增强实验间和学科间的关联,提升师范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养;通过师范性、原始性和应用性的实验选题,培养师范生发现课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深度思维;通过结合竞赛、引入前沿的方式,拓展师范生的科学视野和学科底蕴;通过"讲解交流""口头报告"等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强师范生规范解读实验及讲解实验的能力。
2018年S1期 v.28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5 ]
- 郑民伟;
通过对我校航海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效率,为航海类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必要的基础。
2018年S1期 v.28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1 ] - 张攀;张选利;袁向丽;刘文秀;
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数参考文献采用平均应变增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本文针对平均应变增量法和几种常用平均法在计算弹性模量时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平均应变增量法在测量低碳钢弹性模量过程的主要缺陷,明确了最小二乘法拟合在处理弹性模量时的作用和意义。
2018年S1期 v.28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冯德华;李硕;何越;
霍尔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它是一种磁电式传感元件,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可以测量时间、位移、速度、磁场强度等物理量。基于霍尔效应设计并研究的称重装置,是本科生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中的一种新想法。首先设计并搭建了硬件平台,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2018年S1期 v.28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1 ] - 李翠莲;
本文提出了微信为基础的新型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并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于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运用新型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班级学生的成绩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新型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为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2018年S1期 v.28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胡卓坤;
在高中物理中,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中的正、负电荷重新分布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对这知识点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静电感应的实验现象,笔者设计了一堂"平行板中静电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验证平板中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实验,并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原因,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演示静电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
2018年S1期 v.28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9 ] - 沈黄晋;黄慧明;周国全;
本文介绍了"新形态"大学物理教材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相结合的经验与体会,讲述了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纸质教材中嵌入,并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各类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方法,介绍了各类课程资源,特别是微课程和演示实验视频类课程资源的制作经验和实际使用效果。
2018年S1期 v.28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7 ] - 郭欣;李海英;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网络环境的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018年S1期 v.28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7 ] - 郑凯;赵红敏;蔡天芳;
本文介绍了在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的基于互联网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前通过网络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自学,完成在线预习题来检验预习效果;课中利用"雨课堂"开展同伴式互动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课下学生完成基于认知理论和脚手架理论编写的《进阶式探究物理》中的题目,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开展网络答疑和讨论。该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带来的教学困难。
2018年S1期 v.28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0 ] - 杨超舜;侯泉文;尹剑波;
混合法测比热容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经典热学实验,但是混合热交换前A系统的温度和热交换后C系统的温度无法确切测出,实验中采用作图外推法作热交换无限快处理,将无法测出的温度值推导出来。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处理方法的理论依据存在疑问,本文分析了作图外推法作散热修正的适用条件,着重探讨了作图外推法作散热修正的理论依据是真实的热交换过程向热交换无限快过程吸热热量与放热热量相等,最后给出了其他用到作图外推法的物理实验。
2018年S1期 v.28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李俊玉;蒋逢春;冯世全;冯学超;吴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手机和电脑的便利资源,让学生主动的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本文介绍了网络学习空间、MOOC、QQ群和微信群应用于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有效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018年S1期 v.28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张鑫;刘丽;
本文介绍了现象一种简易超声波悬浮装置的设计与研制。该装置简便易携带,即可用于大学物理理论课超声悬浮的课堂演示也可用于实验课程的声速测量。
2018年S1期 v.28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0 ] - 何志巍;贾贵儒;李春燕;
经济引领教育,经济发展的阶段又决定着其所需人才的类型。我国经济已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现在正逐渐转入"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期,因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基础物理学,到现代科技新成就,全面总结了物理学与创新之间的密切联系,期待能为新时期理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8年S1期 v.28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段利兵;李东;白晓军;郑建邦;
积极探索创新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从如何有效地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介绍西北工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与体系、教材与学研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同时介绍依托学研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平台创新性理科人才培养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2018年S1期 v.2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龚艳春;武文远;何苏红;
在基于SPOC平台开展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在线学习方案、课堂教学策略、线上线下交流以及课程考核进行了综合的优化设计,使得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以及线上线下交流有机结合,有效利用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年S1期 v.2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7 ] - 马小娟;王辉;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仅是备好课,讲好课的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教育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作者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以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教学中。在讲授《大学物理》课程时,利用科学家不畏艰难、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入前沿科学帮助同学们扩展视野,确立人生目标。上课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相关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举措丰富了课堂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8年S1期 v.2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吴亮;方亮;
本文对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力学在线课程的主要特色,分析其优缺点,并指出改革创新之处。
2018年S1期 v.28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柴康敏;李翠莲;钟菊花;吕智国;周红;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TML 5(以下简称h5)的跨平台3D物理模拟和仿真实验Web App开发的技术路线,依此技术路线实施,我们完成了一套物理模拟和仿真实验Web App底层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开发,应用此底层api,我们制作了50个物理动画和一个分光计光谱测量的仿真实验。
2018年S1期 v.28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5 ] - 何丽娟;陈春天;杨文龙;张国华;
大学物理课是理工科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应用、轻能力"的倾向。本文探索了研究性"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
2018年S1期 v.28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