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青;
本文为作者磁单极系列文章的第4篇,该系列文章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用尽量科普的方式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讨论用拓扑参量θ描写磁电介质,发现在这种介质上出现了电荷与磁单极作为双荷子共生的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磁荷与电荷的量子化,则得到此介质的拓扑参量θ必须是π的分数或整数倍.
2015年05期 v.25;No.169 33-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周国全;
本文运用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以及直流电路的叠加原理,并结合数学归纳法,总结出3种途径用以推导N个并联直流电源的等效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并以定理形式表达,最后对这一定理的适用范围作了推广;并对其能否向交流电路推广作了前瞻性的思考.
2015年05期 v.25;No.16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聂娅;向钢;张析;王磊;
在热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学生对于微观原子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宏观的经典力学物理模型中,当讨论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时,单原子的自旋和转动自由度等问题就会对积极思考的学生带来困惑.鉴于此,本文对单个原子的自旋与转动自由度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区分量子自旋与经典物理的自转运动,强调自旋是微观粒子的内禀属性,没有经典概念与之对应,并指出将原子视为质点的简化假设有助于低年级学生掌握关于原子自由度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图像.
2015年05期 v.25;No.16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王礼祥;蔡书;
文章分析讨论了场域空间填充有多介质且存在3种以上介质公共点或公共线上的电磁场边值关系一般形式,就简单可解的多介质分界面与电场线重合和多介质分界面与等势面重合的特殊情况举例说明其应用.结果表明多介质公共点或公共线上的边值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两、两介质分界面边值关系的组合,多介质公共点或公共线上的边值关系确有必须遵循的特殊形式.
2015年05期 v.25;No.169 44-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徐劳立;刘宇星;王越;
磁控管是一种结构简单而效率较高的自振荡器件,可将输入的交流电电能转换为输出的微波电磁能,广泛应用于雷达、导航和微波加热.这一重要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较复杂,涉及电工技术、高频电磁场理论和复杂的电子运动,本文简述了磁控管的组成结构、分析方法、谐振频率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介绍了磁控管内电子的运动形态和典型速度,以及磁控管中的正交静态电磁场对磁控管建立微波振荡的作用,并在固有振荡的激励方面将磁控管与弓弦乐器做了类比.
2015年05期 v.25;No.16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2 ]
- 李艳丽;张文硕;张萍;
本文介绍了华盛顿大学开发的物理辅导课课程模式——Tutorial in introductory physics,主要包括3部分:课前的预测试,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使用任务单组织学生讨论,有效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课后作业,巩固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Tutoria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式的辅导课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自表达观点,产生认知冲突、相互争论,最终达成一致结论.这种课程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该课程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短期效果(即时后测)及长期效果均比传统辅导课中提高显著.
2015年05期 v.25;No.16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李根全;宋金璠;王菊香;张萍;
慕课建设,微课先行!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文章结合微课的特点和讲授要求,以"温标"为例,从9个方面对微课的建设进行探讨,对基础物理微课建设的设计开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05期 v.25;No.169 69-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0 ] - 王晓鸥;孟庆鑫;张伶莉;侯春风;宋杰;宫德维;霍雷;张宇;赵远;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受到学时及自身体系的限制,教师很难将物理学的前沿问题、最新发展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更多地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通过"改变世界的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物理学拓展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2015年05期 v.25;No.16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侯利洁;刘兴来;崔文丽;杨艳;王建邦;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本文探讨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上述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实践,有效地转变学生由接受性学习方式到多样化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由注入式的教学行为到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015年05期 v.25;No.16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