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强;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高校物理教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章对当前高校物理教学形势和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后,重点说明比赛的源起、理念、组织原则、工作思路和其他相关的探索与实践,文章还总结了比赛效果并提出对今后比赛的展望,希望其中一些经验和做法能得到借鉴和推广,同时获得更多青年教师的关注、建议及反馈.
2014年05期 v.24;No.163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2 ] - 贾瑜;
针对今年在四川大学举办的首届"高等教育杯"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文章简单回顾比赛的一些基本情况,讨论这次比赛的成功经验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2014年05期 v.24;No.16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李恩普;
<正>首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决赛于2014年7月21日在四川大学进行.本次讲课比赛分为省预赛、地区复赛以及全国决赛.作为决赛评委以及陕西省预赛、西北地区复赛的具体组织者之一,笔者认为,本次比赛非常成功,产生了影响,积累了经验,通过预赛、复赛、决赛3个环节扩大了参与学校及选手的数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是我个人的体会与感想.
2014年05期 v.24;No.16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王明吉;
针对首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就如何上好一堂课,从宏观角度,介绍了5个方面的全局内容;从比赛的目的、意义出发,讨论了应该以赛促改的3个方面;从把握教学细节出发,论述了能够以赛促教的4个方面问题.最后,期盼同行,牢记使命和要求,矢志不渝,将教室变成欢乐的"求是"殿堂!
2014年05期 v.24;No.16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 - 蒋平;马世红;
首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已经举行.许多高校的物理教师专程赴会旁听比赛.笔者跟踪旁听了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市的初赛、在青岛市青岛大学举行的华东地区的复赛以及在成都四川大学举行的全国决赛的全过程,本文为旁听的感想和体会.
2014年05期 v.24;No.16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孟庆鑫;
2014年夏有幸参加了首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比赛结束后,我认真思考这么多年的教学历程,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拿来与大家共享.我认为基础物理教学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秀团队的支持,必须多方面汲取营养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而基础物理教学内容则必须强调物理思想淡化数学计算,认识物理学之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2014年05期 v.24;No.163 2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徐美;
作者简要回顾了参加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历程,总结了本项比赛的特点,讨论了比赛对日常教学的促进作用,分享了参加比赛的收获.
2014年05期 v.24;No.16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吴喆;
我有幸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基础物理课程教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这次比赛使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加深了对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其他高校青年教师的讲课观摩以及赛前赛后的交流沟通,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教学经验,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思索和拓展的空间.从这次比赛我体会到:(1)厚积薄发,扎实的物理基础和系统的科研培训是讲好课的基础;(2)团队互助,集体的力量带动青年教师稳步成长;(3)以赛促教,讲课比赛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2014年05期 v.24;No.16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4 ]
- 王青;
本系列文章一共4篇,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用尽量科普的方式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狄拉克磁单极是如何展示矢量势的规范变换的.我们首先简要介绍规范变换与规范对称性及狄拉克磁单极与狄拉克弦,然后讨论狄拉克磁单极与规范变换的联系.我们显式演示狄拉克弦摆动产生的规范变换,弦摆动区域对场点所张的立体角正比于规范变换的变换函数.磁偶极子则可以由两个无穷靠近的正反狄拉克磁单极构成.相应两条狄拉克弦位置的变化都对应磁偶极子矢量势的规范变换,特别当两条弦重合时弦效应相互抵消,只剩下纯的磁偶极子.传统的由磁偶极子产生的矢量势的规范变换则可以图像化为组成磁偶极子的正反狄拉克磁单极的狄拉克弦的摆动.我们显式地计算了位于坐标原点弦为直线的狄拉克磁单极,并进一步构造了没有奇异的吴大峻-杨振宁磁单极.
2014年05期 v.24;No.163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周国全;
基于平方反比有心力系统的特性,并在二体运动系统等效的单体描述基础上,给出了开普勒二体系统的Runge-Lenz矢量的修正和统一的表达形式,尤其是通过恒等变换推导出该矢量的一种等效的张量积表达形式.研究表明,开普勒二体系统的RungeLenz矢量是由两质点相对于质心系的能动张量与相对位矢构成;给出了其守恒性的统一的数学证明;罗列并证明了该矢量的一些性质,并基于该守恒矢量讨论了质点作各类开普勒运动的判据.
2014年05期 v.24;No.16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2 ] - 冯立芹;
由于不同的非惯性系具有不同的加速度,导致单摆在不同的非惯性系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周期,所以有必要掌握非惯性系下单摆振动周期的计算.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利用非惯性系动力学方程,结合受力分析求解,但这种方法既要考虑惯性力,又需要进行力的分解,比较麻烦.本文通过引入惯性力势能,给出非惯性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处于特定非惯性系中的单摆周期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非惯性系中单摆的振动周期不仅与单摆自身属性有关,而且与非惯性系的运动加速度或角速度有关的结论.
2014年05期 v.24;No.163 40-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李力;
用自然坐标系中空间曲线上活动三标架的Serret—Frenet公式,指出了一本理论力学教学参考书中的一个错误,表明质点在做空间曲线运动时公式dn^/dt=-θ·τ^不再成立,最后用Darboux矢量及转动系在静止系中的变化率公式阐明其运动学意义.
2014年05期 v.24;No.16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苏昱景;
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运动学又是这两门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对运动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界中运动点(动点)和刚体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但对于一些机械机构的运动分析究竟是采用物理方法还是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的方法经常会产生混淆,甚至出现缪误.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运动机构,探讨大学物理方法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的方法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区别以及不同坐标系下运动分析值得注意的问题.
2014年05期 v.24;No.163 45-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陈柯;
用旋转矢量法解决简谐振动问题会使解题难度降低,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简谐振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简化问题解决中的数学过程.在求解波动问题时,旋转矢量法同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相位的问题.
2014年05期 v.24;No.16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周瑞雪;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关于圆盘状物体的物理量有很多,如电学中带电圆环、带电圆盘,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怎样计算?关于铜质圆盘状物体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问题等;力学中圆盘的转动惯量、椭圆盘的转动惯量,圆盘状物体转动时的摩擦力矩问题、驱动力做功问题等.本文将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分析,并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将其归纳总结,计算所需要的物理量.
2014年05期 v.24;No.163 51-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6 ]
- 吴世永;曲亮生;李慧;周鸣宇;
大学物理课程不但要向学员传授物理知识和构建学员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更要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大学物理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在部队实战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讨论分析,尊重科学事实思维、理想化思维、分解与组合相结合思维、处理问题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重要等科学思维方法在部队实战训练中的应用,说明通过大学物理学习来提高学员的科学思维,并加强科学思维在部队实战训练中的指导作用,将使得实战训练更加科学和有效.
2014年05期 v.24;No.16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 孙伟民;刘志海;孟霆;孙秋华;姜海丽;姜宇;
为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提高学生对普通物理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了一种逐章研讨的教学模式.在每章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要求学生结合该章内容,利用该章的物理原理讲解一个身边可以找到的实例,或者利用该章知识提出一种新设计、新发明.经过两个大班的尝试,学生们积极参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表现了不同的特点,明显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经过尝试,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加投入,加强了对物理理论的思考和理解.
2014年05期 v.24;No.16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李品钧;
文章研究了克劳修斯等式的证明方式.发现一些主流热学教材中的做法是用若干个完整的卡诺循环去分解任意循环,认为相邻的两个卡诺循环之间的重叠部分在两次循环中抵消.利用简化的分解图证明了这种分解是有问题的,其结果是工质无法在两个相邻的卡诺循环之间过渡.指出两个卡诺循环之间的重叠部分根本未曾被经历,并无"抵消"之说.正确的做法是用若干个卡诺循环"局部"去对任意循环进行分解,工质先依次经历各个"局部"的高温部分,再按相反的顺序经历其低温部分.基于这种分解,重新证明了克劳修斯等式.
2014年05期 v.24;No.16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王悦;
本文深入讨论了两球对心碰撞时,速度恢复系数、冲量恢复系数、能量恢复系数3种恢复系数的不同定义,并且讨论了3种定义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影响恢复系数的各种因素;同时,分析了恢复系数不同取值时的物理意义.研究这3种定义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是经典理论中都将恢复系数看作只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但是实际碰撞过程恢复系数不是仅仅依赖于材料的一种固有属性,它还与摩擦、撞击物和被撞击物的材料、接触面的几何性质以及碰撞的位形、初始速度等因素有关.本文仅限于考虑与材料特性有关的经典理论研究.
2014年05期 v.24;No.16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赵强;
对铁磁质在非均匀磁场中受力的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将珀塞尔和赵凯华在其各自《电磁学》教材中的观点统一起来.
2014年05期 v.24;No.16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韩忠良;何越;刘阳;车道明;
电池作为便携式能源,除提供诸多便利外,也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负面效应.利用超级电容组的强大储电和放电功能替代传统的充电电池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其应用于物理实验对今后应用推广更具有积极作用.
2014年05期 v.24;No.16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杨富国;史向华;
本文由电磁波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介绍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一种证明方法.其证明方法,使用了空间微元近似,然后推广至全空间传播的方法,从而简化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求解的烦琐过程,提出了一种可教学推广的实用性方法.通过使用微元法,求解得到麦克斯韦方程的行波解形式,即得出电磁场是一种行波.由电磁场的向量形式推导空间中电磁波的折射、反射定律,得到折射、反射定律的证明并不需要电磁波的解析形式,在连续函数的情形下是普遍成立的.求解过程中加深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体现了电磁过程的深刻物理图像,也为由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过渡提供一种思想上的指导.
2014年05期 v.24;No.16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杨一博;赵德林;
本文认为在感生电场的情况下,磁场的强弱变化可以引起磁场自身的横向运动,使得线圈中电子相对于磁场发生运动,从而等效为一个动生电场,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借助磁感线模拟磁场的运动方式,得到圆形回路中任意一点与磁场相对运动速度的表达式,进而推得该"等效动生电场"中的洛伦兹力.以螺线管为例,验证该方法可以解释感生电场所满足的规律.将感生电场与动生电场的产生原因统一为导体中电子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相应电动势的非静电力统一为洛伦兹力.
2014年05期 v.24;No.16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