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小勤;
分析《理论力学教程》§1.3[例2]及其解答,指出该例题的解题条件不足,以及解答中存在的错误.补充阻力系数之后该例题成为适当的动力学问题,小船的动力学方程是一个变系数非线性齐次二阶常微分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其运动轨迹,讨论了阻力系数对轨迹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阻力系数越来越大时,小船的横向速度才约等于水流速度的横向分量.补充vφ=-C1sinφ作为小船运动的微分约束,[例2]的解题条件才充足,才成为存在确定轨迹的质点运动学问题.
2012年04期 v.22;No.150 3-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蒋小勤;
分析《理论力学教程》§1.3[例2]及其解答,指出该例题的解题条件不足,以及解答中存在的错误.补充阻力系数之后该例题成为适当的动力学问题,小船的动力学方程是一个变系数非线性齐次二阶常微分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其运动轨迹,讨论了阻力系数对轨迹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阻力系数越来越大时,小船的横向速度才约等于水流速度的横向分量.补充vφ=-C1sinφ作为小船运动的微分约束,[例2]的解题条件才充足,才成为存在确定轨迹的质点运动学问题.
2012年04期 v.22;No.150 3-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李盼云;王杰芳;
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是研究超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而位相型波带片则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实现软X射线成像的理想光学元件.本文简要介绍位相型波带片的特性及其在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2012年04期 v.22;No.15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李盼云;王杰芳;
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是研究超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而位相型波带片则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实现软X射线成像的理想光学元件.本文简要介绍位相型波带片的特性及其在软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2012年04期 v.22;No.15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师玉荣;马君;马丽珍;
利用Matlab编程对"最速降线"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质点在重力场中沿起点、终点相同的不同轨道曲线运动的一些结论,通过关系曲线非常直观地表示出质点沿不同轨道运动的关系.
2012年04期 v.22;No.15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4 ] - 师玉荣;马君;马丽珍;
利用Matlab编程对"最速降线"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质点在重力场中沿起点、终点相同的不同轨道曲线运动的一些结论,通过关系曲线非常直观地表示出质点沿不同轨道运动的关系.
2012年04期 v.22;No.15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1 ]
- 刘鹏;
本文介绍了用板式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中直线拟合参数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评定方法的可行性与优缺点.
2012年04期 v.22;No.150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刘鹏;
本文介绍了用板式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中直线拟合参数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评定方法的可行性与优缺点.
2012年04期 v.22;No.150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董爱国;高华;王亚芳;周惟公;张自力;
重点讨论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波长和波长差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进方案,提高了测量精度.
2012年04期 v.22;No.15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 ] - 董爱国;高华;王亚芳;周惟公;张自力;
重点讨论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波长和波长差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进方案,提高了测量精度.
2012年04期 v.22;No.15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 ] - 吴肖;王笑君;吕华;张少锋;
利用数据采集器系统研究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绘制充放电电容电压曲线,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和电容器的电容.实验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实现物理实验测量手段的数字化;实验数据显示、分析的智能化.
2012年04期 v.22;No.15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 吴肖;王笑君;吕华;张少锋;
利用数据采集器系统研究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绘制充放电电容电压曲线,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和电容器的电容.实验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实现物理实验测量手段的数字化;实验数据显示、分析的智能化.
2012年04期 v.22;No.15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 郭阳雪;孔祥洪;杨渭;陈瑜;
本文以一实例详细介绍了Origin软件对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在处理量大繁多的实验数据时具有强大的功能,与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相比,利用该软件可以提高作图精度和减少数据处理误差.
2012年04期 v.22;No.150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4 ] - 郭阳雪;孔祥洪;杨渭;陈瑜;
本文以一实例详细介绍了Origin软件对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在处理量大繁多的实验数据时具有强大的功能,与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相比,利用该软件可以提高作图精度和减少数据处理误差.
2012年04期 v.22;No.150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2 ] - 张锐波;
三维可调式锥体上滚设计性实验仪是作者对传统演示仪改造而成,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它不同于传统演示仪,在于其轨道夹角、轨道平面倾角及锥体直径、锥高均具有连续可调性之特点;本文作者着重阐述改造而成的设计性实验仪的实验原理,包括锥体滚动实验条件推导、实验测量公式,并以实例推算和实验调节步骤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2012年04期 v.22;No.15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张锐波;
三维可调式锥体上滚设计性实验仪是作者对传统演示仪改造而成,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它不同于传统演示仪,在于其轨道夹角、轨道平面倾角及锥体直径、锥高均具有连续可调性之特点;本文作者着重阐述改造而成的设计性实验仪的实验原理,包括锥体滚动实验条件推导、实验测量公式,并以实例推算和实验调节步骤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2012年04期 v.22;No.15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翁存程;蔡清标;张静;
目前分光计的调节方法仅能实现望远镜、平行光管的轴线相互平行,但无法实现共轴且垂直相交于中心转轴.这种调节方法虽然不影响夹角的测量,但是无法准确确定光束的传输方向.在本论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调节望远镜、平行光管的轴线共轴且垂直相交中心转轴的方法.
2012年04期 v.22;No.150 31-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 ] - 翁存程;蔡清标;张静;
目前分光计的调节方法仅能实现望远镜、平行光管的轴线相互平行,但无法实现共轴且垂直相交于中心转轴.这种调节方法虽然不影响夹角的测量,但是无法准确确定光束的传输方向.在本论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调节望远镜、平行光管的轴线共轴且垂直相交中心转轴的方法.
2012年04期 v.22;No.150 31-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张彩霞;
文章从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出发,探讨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并简单讨论了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2012年04期 v.22;No.15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张彩霞;
文章从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出发,探讨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并简单讨论了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2012年04期 v.22;No.15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 蒋秀丽;李鹏飞;陈中华;
通过几道力学题目具体说明了"一题多解"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图像.
2012年04期 v.22;No.15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7 ] - 蒋秀丽;李鹏飞;陈中华;
通过几道力学题目具体说明了"一题多解"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图像.
2012年04期 v.22;No.15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6 ] - 吴雪;张小兵;
流图是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常用的表达方法.基于非物理类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我们进一步发展了物理问题求解的流图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方法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2012年04期 v.22;No.15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吴雪;张小兵;
流图是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常用的表达方法.基于非物理类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我们进一步发展了物理问题求解的流图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方法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2012年04期 v.22;No.15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张春华;范仰才;谭诚臣;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新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尝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物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22;No.15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6 ] - 张春华;范仰才;谭诚臣;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新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尝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物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22;No.15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8 ] - 胡俊丽;刘兴来;王建邦;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探索、创新精神为重点,介绍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几点举措.
2012年04期 v.22;No.150 53-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 ] - 胡俊丽;刘兴来;王建邦;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探索、创新精神为重点,介绍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几点举措.
2012年04期 v.22;No.150 53-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 ] - 胡成华;史玲娜;周平;夏川茴;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结合性不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等现状,对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如何实施"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将长期割裂开来的基础理论的传授、动手能力的培训、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2012年04期 v.22;No.1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8 ] - 胡成华;史玲娜;周平;夏川茴;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结合性不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等现状,对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如何实施"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将长期割裂开来的基础理论的传授、动手能力的培训、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2012年04期 v.22;No.1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