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工程

访问量:366939

教学经验交流

  • 指南车在物理学中几何相位的应用

    邓崇林;萧先雄;

    指南车在平面上,无论如何行走,其指向器保持其指向,在曲面上,只有微型指南车可以在行进中,时时保持其指向,但是行走一圈,重返起点,其指向与出发时的指向却不同,此即为几何相位。本文指出指南车不仅仅是一台保持方向的平移机器,更证明微型指南车满足的公式等同于微分几何里的高斯-波涅公式。如果要实做并且验证相关的现象,例如傅科摆摆面的进动,必须先要有极其小型的指南车,本文进一步证明,只要用一般大小的指南车,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并实作出一套指南车几何相位演示仪,整合了静态平面纸张向量的平移与动态指向器相位偏转等现象,同步呈现几何相位之静、动态演化,一一观察到其在历程中的变化,将物理与几何联系起来。本文无论从理论层面或是演示应用,皆有突破性看法与做法,能落实并增进对几何相位的认知,有利于物理学中几何教学的推展。

    2014年S2期 v.2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电磁波在均匀薄膜上的反射和透射

    江遴汉;张祖荣;

    本文通过电磁波在均匀介质薄膜界面上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讨论反射光增强和透射光增强的条件。

    2014年S2期 v.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多普勒效应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张菁;王熙君;李怡然;邬劭轶;滕保华;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多普勒定位技术的关注,本文简单介绍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的物理原理,以及多普勒效应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014年S2期 v.2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 关于若干能量守恒问题的探讨

    倪卫新;顾铮天;皇甫泉生;

    本文以德国卡尔斯鲁尔物理课程(KPK)所提出的能量概念为线索,简要地探讨了宇宙和天体、一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某些能量守恒问题。作者希望通过简单对比,凸显KPK方法的独特优点,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拓宽视野、加深认识。

    2014年S2期 v.2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经典相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对比浅析

    王杰芳;李玉晓;贾瑜;赵维娟;胡行;杨德林;梁二军;

    相空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空间。经典质点和微观粒子分别是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它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同,性质不同,描述方式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状态的描述空间:经典相空间和希尔伯特空间。

    2014年S2期 v.24 20-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有机整合研究——“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教学案例

    陈菊梅;张祖荣;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以此来探讨探究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的有机整合模式,希望能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014年S2期 v.2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8 ]
  • 浅谈光的相干条件

    王雁桂;黎全;

    几乎所有大学物理教材一致给出光的相干条件为:同频率、同振向和位相差恒定,且都没有详细地说明和探讨。本文探讨了光的相干条件对光的相干叠加的影响。

    2014年S2期 v.2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高速直线运动电荷流产生磁场的讨论

    季涛;

    电荷流是由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的,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得到等效电流,进而可以计算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公式。本文采用单个运动电荷的磁场公式得到电荷流在空间中某点产生的磁场,并阐述了根据狭义相对论得出高速运动的电荷流对应磁场的变化。

    2014年S2期 v.2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基于大学物理教学中增透膜能量分布的思考

    沈曦;

    本文通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个光学问题来设计一堂量子基础课,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这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方法与措施。

    2014年S2期 v.2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赵云芳;苗怀鹏;罗积军;唐艳妮;侯素霞;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将要讲授的内容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通过回答或解决问题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法。文章介绍了问题驱动法教学设计的原则,并以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为例,介绍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4年S2期 v.2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4 ]
  • 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几个问题的讨论

    张祖荣;江遴汉;

    本文回顾了古典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实验,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实验中分别只观察到一种效应,以及这两种效应各自发生的条件。另外讨论了在两种效应中的能量和动量守恒情况,最后用多普勒效应证明了光子在康普顿散射过程中的完整性。

    2014年S2期 v.2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5 ]
  • 学习中的“有用”和“没用”——我的“甘蔗”理论

    靳奉涛;高城;

    有同学在学习中常常困惑于所学内容是否"有用",是否对考试、对今后的工作"有用"。那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是否是"没用"的。这与当前应试教育的习惯和浮躁的学习心态有关。本文针对物理学的学习讨论了学习中"有用"和"没用"的关系。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一根甘蔗,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味,通过讨论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014年S2期 v.24 45-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引力场与静电场可视化类比教学

    王顺治;徐红霞;刘烨;

    大学物理教学中,类比法是一种根据已知理论来认识未知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而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可以将物理理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到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以大学物理学中引力场与静电场问题为例,探索了类比教学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S2期 v.2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基于团队学习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张景川;楚合营;黄新成;

    在总结多年大学物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大学物理采取团队学习的新理念,构建团队学习模式中注重"三个加强",即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力度、加强课内外同步学习内容、加强过程考核。教学环节体现"四个重视":重视对主动探索的引导;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指导;重视课堂内外的互动;重视过程的考核评价。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荣辱与共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S2期 v.2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物理实验

  • 用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误差分析

    张兵;程洋;赵经博;桑为校;王丽香;

    本文对用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误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使误差最小的实验测量条件,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估算。

    2014年S2期 v.2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唐艳妮;徐军;罗积军;赵云芳;

    本文在简述微课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利用微课来解决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这些问题。

    2014年S2期 v.2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24 ]
  • 近代物理实验系列化教学模式探索

    庄娟;杨华;李建东;贾莉;姚志;滕永杰;刘永新;

    近代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近代物理实验课的作用,是值得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系列化实验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预习及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探讨。在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实施系列化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S2期 v.24 60-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7 ]
  • 独立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朱婷;王春霞;韩财宝;

    本文结合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014年S2期 v.2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以物理演示实验课程为依托 促进演示实验室建设

    刘敏蔷;杨旭东;刘宇星;王越;宁莹;

    本文介绍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开设的两门选修课程,它们包括校选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并介绍了这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施教学相长即在学生得到物理实验素质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建设的。最终还对实施教学过程的成果和创新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014年S2期 v.2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开尔文电桥电路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系统的实验设计与开发

    徐建元;石星军;葛晓辉;

    本实验主要是应用开尔文电桥电路测微小电阻的原理,根据钢丝材料在受力的作用下,钢丝长度发生微小变化时其电阻也随之变化的关系,由相关理论推导出测量钢丝材料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方法。

    2014年S2期 v.2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先思后行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关键

    杨虹;沈端;张苍山;黄文奇;

    大学物理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掌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本文从上好一堂实验课的角度阐述了明确实验教学目标、重视实验过程训练、启发学生碰到问题时的分析思考、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等各环节中实验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年S2期 v.2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8 ]

教改论坛

  • 面向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张晚云;曾交龙;

    介绍了面向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五讲四练三结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知识传授方面强调讲重点、讲难点、讲创新点、讲争议点与讲未知点;在能力训练方面强调求异质疑训练、自主探究训练、学术辩论训练与团队协作训练;在素质养成方面强调物理知识与高科技原理相结合、物理方法与工程创新相结合、物理思想与人文启示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4年S2期 v.2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4 ]
  • 开展多样化的物理教学 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大学物理(文)教学介绍

    刘宇星;王越;

    本文从培养文科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文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情况。包括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应围绕着教学理念及目标进行设计,进而展开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并对此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014年S2期 v.2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 合理组织教学梯队,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徐军;张清华;赵选科;周战荣;

    本文探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物理课程教学平台,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打造物理创新实践基地,以教学团队竞争机制为核心营造人才进步模式。介绍了我们构建教学梯队,促进大学物理教学发展的一些做法。

    2014年S2期 v.24 81-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1 ]
  •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力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徐红霞;

    力学是大学物理的开篇,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衔接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力学教学时所采取的有效衔接的四个措施。

    2014年S2期 v.2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0 ]
  •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物理基础课教学的探索

    曹慧;靳奉涛;沈曦;张祖荣;

    经过数年快速发展,现今高等教育的社会环境、资源建设等硬件条件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软件必然要随之更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介绍了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开展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2014年S2期 v.24 86-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浅谈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石丽华;孙海霞;陈晓琴;

    高校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块内容,这是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采取的相应改革,也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改革。《大学物理》也不例外地引入了自主学习模式,纵观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4年S2期 v.2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0 ]
  • 突出文化特色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

    朱世秋;李春燕;祁铮;贾贵儒;

    大学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理工科大学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学"本身的学科角色已不是那么突出,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和哲学等文化的学习变得比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作者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尝试突出物理学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通过大学物理学的教与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

    2014年S2期 v.2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面向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探究和构建

    王春霞;朱婷;韩财宝;

    本文结合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的学生特点,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促进大学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模块化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构建面向独立学院的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

    2014年S2期 v.2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面向公安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

    郑勇刚;

    本文通过对公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教学实践,并结合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2014年S2期 v.2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物理与工程》期刊简介

    <正>1981年,《工科物理教学》创刊号,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署名文章《美国五所高等院校物理教学情况概貌》(摘登):教学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并有一定的研究班子。例如在栾斯里尔工学院,瑞斯尼克与哈立德合著的《物理学》是美国大学中较为通用的一种教材,已译成30种文字;曼纳尔斯和爱本斯坦从事实验教学与表演实验的研究,他们二位虽无博士学位,却因教学研究成绩卓著被任命为正教授,为美国国内同行所赞许。1998年,《工科物理》第8卷第1期,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署名文章《工科要不要学物理》(摘登):对于任何专业,大学基础物理课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大学里的物理课绝不仅仅是物理知识的教育,更不是主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它是一门

    2014年S2期 v.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物理与工程》期刊稿约

    <正>投审稿采编平台:http://gkwl.cbpt.cnki.net《物理与工程》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学术性期刊,历任主编和编委随教指委的换届而同步更新。期刊主要围绕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力争在高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以及提高物理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起到服务和促进的作用。《物理与工程》期刊倡导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和规范方法,鼓励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性理论探究和教改经验交流。期刊的重点栏目是"教学研究"和"物理实验"。特色板块

    2014年S2期 v.24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