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夫兰克-赫兹实验
翁斯灏,郑锡霖,翁晓隽
摘要(Abstract):
<正> 一、引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人们从事光谱研究所积累的大量资料,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方面,为1913年玻尔提出原子体系量子态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和进一步的验证;而1914年的夫兰克-赫兹实验则从另一方面即从低速电子与原子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能量交换的分立特征上,直接取得了原子激发能的数据,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成为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翁斯灏,郑锡霖,翁晓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集,物理学(第二卷),82-112页,科学出版社(1984) .
- [2] J.Franck and G.Hertz,Verhandl.Deut.Phys.Ges.,16,457(1914) .
- [3] С.Э.福利斯等,普通物理学(修订本),第二卷第一分册,280~28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 .
- [4]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气体放电及离子管,415~41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
- [5] C.赫兹堡,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192页,科学出版社(1959) .
- [6] 吴思诚、王祖诠,近代物理实验(1. 基本实验),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 [7] 姚允斌、解涛、高英敏,物理化学手册,612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 [8] G.F.Hanne,Am.J.Phys.,56(8) ,696(1988) ;大学物理,1991年第12期,33页(叶奕锽等译).
- [9] G.F.Hanne et al.,J.Phys.,B9,791-805(1976) .
- [10] K.Bartschat et al.,J.Phys.,B20,1609(1987) .
- [11] A.Wolcke,et al.,J.Phys.,B16,639(1983) .
- [12] D.W.O.Heddle,J.Phys.,B11,711(1978) .
- [13] G.Hertz,Zeitschrift für Physik,22,18(1924) .
- [14] L.Lurio,Phys.Rev.,A140,1505(1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