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课堂经验交流——关于13.6eV的讲授
邓剑波,胡显茹,蔡让岐
摘要(Abstract):
本文围绕氢原子基态能级,分别从玻尔理论、定态薛定谔方程及不确定关系三个方面对其做了讨论.这是使用“大学物理学”[1]教材中的部分课堂讲授内容,目的是想说明在具体教学中怎样带领并启发学生以研究的眼光学习,掌握知识,使学生对学科发生兴趣.
关键词(KeyWords): 大学物理学;研究性教学;氢原子基态能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邓剑波,胡显茹,蔡让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卢德馨.大学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2]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思考.物理与工程,2005,15(1)
- [3][英]P.A.M.狄拉克著.物理学的方向.张宜宗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71
- [4]泡利物理学讲义(电动力学).洪铭熙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序
- [5]卢德馨.大学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02
- [6]高锦英,邓剑波.用不确定关系理解物理学.物理与工程,2003年论文集
- [7]郭弈玲,沈惠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313
- [8]卢德馨.大学物理学课程和教材的构思.中国大学教学,2002,2
- [9]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性教学.物理与工程,20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