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工程

2017, v.27;No.177(01) 3-2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HYSICS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ING FROM SCRATCH TO INTERNATIOAL LEVEL

赵凯华

摘要(Abstract):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后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下篇叙述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复员时期的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多难兴邦,抗战时期条件极端困苦,却激发出西南联大这朵教育史上的奇葩。中国近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办学体制,从课程设置到图书仪器制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到西方国家留学。截止到20世纪40年代末,一批本土培养的高水平科学家出土了。

关键词(KeyWords): 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基督教办学;庚款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司徒雷登;胡刚复;王守竞;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熊大缜;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王淦昌;束星北;吴大猷;李政道;冯端;于敏;周光召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凯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