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HYSICS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ING FROM SCRATCH TO INTERNATIOAL LEVEL
赵凯华
摘要(Abstract):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后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下篇叙述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复员时期的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多难兴邦,抗战时期条件极端困苦,却激发出西南联大这朵教育史上的奇葩。中国近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办学体制,从课程设置到图书仪器制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到西方国家留学。截止到20世纪40年代末,一批本土培养的高水平科学家出土了。
关键词(KeyWords): 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基督教办学;庚款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司徒雷登;胡刚复;王守竞;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熊大缜;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王淦昌;束星北;吴大猷;李政道;冯端;于敏;周光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凯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沈克琦,赵凯华.北大物理百年[Z].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3.
- [2]赵凯华.北大物理系前五十年回溯[J].物理,2013(9):613-630.
- [3]朱邦芬.清华物理八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4]陈远.燕京大学1919-1952[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 [5]余少川.中国机械工业的拓荒者王守竞[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 [6]虞昊.叶企孙[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 [7]胡济民,许良英,汪容,等.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8]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9]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我心中的西南联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10]冯步云.冯端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11]郑绍唐,曾先才.于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 [12]陈佳洱.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学卷·第三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 (1)上清帝第二书,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乙未1895.5.2),见《康有为政论集(上)》,戊戌变法(二)。上清帝第一书在1888年,未达光绪帝之手。
- (1)见《清史稿》。
- (2)见《饮冰室文集》丙申集。
- (3)《光绪朝东华录》(四)
- (4)《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
- (1)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有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参加的专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专家发现,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总量高达约201毫克,超过了致死的剂量。
- (2)我国采用“物理学”作为Physics的汉语译名始于1900年出版的藤田丰八的译著《物理学》,日文原著为饭盛铤造所著。他采用汉字“物理学”作为Physics的译名。藤田原拟用“格致”作为中文版的名称,参与翻译的王季烈认为原书名很好,未改。自此物理学这一名称通行全国。1898年京师大学堂章程中使用的还是“格致”,在1902年的新章程中即改为“物理学”。
- (1)施宝华.诺贝尔奖的遗憾[J].科学,1998,50:3
- (1)其他3人为居里夫人,玛丽亚·梅耶(M.G.Mayer)和吴健雄。
- (1)联大校歌语。五朝宫阙,指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北平和它的通海门户天津。
- (2)联大校歌语。绝徼,极其偏远的地方:祯干质,可作栋梁之材。
- (1)仰事俯畜,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谓上事奉父母,下抚养妻儿。庶几,或许,期望。
- (2)用的是元朝典故。蒙古人入主中原后,特别歧视知识分子,把全国人按职业分成十等,最低下的三等是“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比妓女还低一等,仅高于乞丐。
- (3)舆台,原指古代奴隶,后泛指从事艰苦体力劳动、地位低下之人。
- (4)饔飧,食物。
- (1)“晶体面面观”和“放眼晶体之外”都是高级科普丛书《科学家谈物理》中冯端著作的书名。